【財訊快報/戴海茜報導】印刷電路板(TPCA)週四下午舉行第3季PCB產業大勢系列研討會,工研院IEK產業分析師董鍾明表示,南韓以品牌帶動PCB產業成長效應,加上南韓生產線以本土布局為主,因此,2013年南韓區域占全球的生產比重正式超越台灣,成為全球排名第二大生產區域,不過未來韓國PCB廠要有更高成長性相當有限,預估2017年占全球比重達到15%左右就會開始下滑。 根據統計,預估2013年全球PCB產值達598億元,僅年增0.02%,若以廠商國別區分,台灣占27%,日本23%,韓國15%,合計約占全球產值65%,目前台日韓仍維持三強鼎立局面。以生產基地來看,主要生產基地在中國占44%,其次為韓國14.8%、台灣13.6%及日本10.5%,其中韓國首次擠身為全球第二大PCB生產區域。 董鍾明分析,韓國廠商大幅成長主要為全球化布局低,主要PCB生產線都在韓國本土,在近幾年終端系統產品帶動,韓系品牌電子產品逐漸提高,不過近一兩年韓系電子產品市場開始面臨掙扎,由於韓系PCB廠一半以上以三星電子為出海口,未 來三星若沒有突破性產品推出,則韓國PCB廠要有更高成長性相當有限,預估2017年占全球比重達到15%左右就會開始下滑。 日本方面,董鍾明指出,日本因全球化比重高,在本土生產比重降至10%;海外布局上,著重在東南亞地區,包括加重在越南的產量,Ibiden則在菲律賓、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生產,Panasonic未來以越南及台灣工廠增加生產比重,Meiko則降低武漢生產,增加越南的生產線。董鍾明認為,2015年東協共同體成立,會擁有低廉及未來市場成長潛力,因此造就越來越多電子製造及代工廠到東南亞布局,所以日本在東南亞布局腳步會更為積極,不僅PCB廠商,連被動元件廠也積極在東南亞地區建構產線。 過去日系廠商很大生產比重在3C領域,但現在轉向非電子等,包括汽車電子等,尤其匯率幫助日廠很大,若非日圓貶值,很多廠商都會虧損。以營收來看,全球前10大排名中,台灣、韓國及日本各占3家,台灣PCB廠以中型廠商來支撐,但全球來看也沒有獨大一家廠商掌控,所以PCB產業會有價格競爭,殺價成為宿命,日本除旗勝及住友外,其他都是衰退,韓國則成長率高於台灣及日本。 產品布局部分,日本及韓國集中在高階產品,日本IC載板占產品比重32%,韓國也將近30%,軟板部分,韓國占20%,日本也有16%占比。而中國大陸則以多層硬板為主,占比為48%,其次為單雙面硬板約22%。 韓國是以整體3C電子產品所帶動,在政府政策主導下,目標2018年成為全球第二大PCB生產國,建立跨企業,跨機構的研發體系,建構未來韓國PCB產業競爭力,這是台系廠商必須正視的問題。 新聞來源: YAHOO新聞 | ||
熱賣商品推薦 | ||
更多好康商品
http://a012t0qvyzc04.pixnet.net/blog
http://a01rqte46qbfb.pixnet.net/blog
http://a01sctg2ande6.pixnet.net/blog
http://a012rgs0ayt8j.pixnet.net/blog
留言列表